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丹心,一生秉烛

【编者按】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广大北理工师者用渊博的知识滋养学生心田,用深厚的造诣引领学生成长。在“荣休”之际,他们仍然心系学生、情系学校,诠释了为人师者的拳拳之心。党委宣传部对荣休教师代表进行宣传报道,向辛勤奉献半生的北理工师者致敬!

唐胜景:薪火相传,“三尺讲台

微信图片_20221226173735.png

他从事教育事业四十余载,与北理工结下不解之缘;他坚守三尺讲台,长期从事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总体设计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他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他是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宇航学院教授唐胜景。

“回到母校教书”

微信图片_20221226173741.png

唐胜景为学生授课

“我本科就读于北理工,母校的培养对我影响深远,我从德国留学回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到母校教书,为母校发展做贡献。”1978年,唐胜景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飞行器工程系培养的第一批学生,1982年留校工作,1997年作为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选派的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北理工继续任教。

在唐胜景看来,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是他的心之所向,更是他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从教以来,他始终怀着“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的职业理想,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育人理念,坚守三尺讲台,践行育人使命。

从教40年来,唐胜景从没离开过讲台,先后讲授了十余门本、硕、博课程,其中《飞行器系统概论》更是讲了整整20年。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他积极编写配套教材,在反复打磨多次修改中,不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2012年,该教材正式出版,填补了我国飞行器领域英文入门教材的空白,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飞行器系统概论》是航空航天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落实落细,唐胜景专门带学生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交流,把“课上学的”与“课下看的”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融会贯通;同时,他还将课程教学与学院每年开展的“飞行器创新大赛”结合,鼓励学生在竞赛中锻炼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坚守教学一线的同时,唐胜景还曾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宇航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宇航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责任教授、精工书院责任教授等职务,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测、学位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线教学工作让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获,而教学管理工作则使我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思考人才培养工作的举措、办法,回答好‘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唐胜景说道。多年来,唐胜景勤勉钻研、开拓进取,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牵头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为学生搭建国际舞台”

微信图片_20221226173956.png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如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国际交流经历?”四年的留学经历,让唐胜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推动教育国际化。2002年回国后,唐胜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展本科生国外毕业设计。

“头一个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合作高校,让对方的学校、教授了解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唐胜景谈道。为了把这条路“趟”出来,唐胜景带领教师们认真准备材料,逐一向有合作意向的高校详细介绍北理工办学情况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并利用各自在留学期间积累的资源,进行广泛沟通、交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3年,俄罗斯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同意接收2名学生去做为期一个学期的本科毕业设计。

“学生到国外去做毕业设计,远离家乡和祖国,不少家长有顾虑。如何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万事开头难,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世纪之初,学生出国留学、参加国际交流的比例没有现在这么高,有些家长比较担心孩子出国后的安全问题、学习情况等。“我是过来人,出国交流对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核心竞争力很有帮助。这期间,我们会一直和学生以及合作高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唐胜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用高质量的服务、亲情化的管理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担忧。

作为宇航学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科生国外毕业设计”采取中外双导师合作指导,在为期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围绕毕业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在专业能力、生活自理、语言交流等方面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院会密切关注外派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为学生保驾护航。

2003年,在唐胜景和老师们的全程守护下,第一批学生圆满完成了国外毕业设计,开启了学校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不断推进,宇航学院本科生的国外毕业设计也由最初的2名学生发展到了最多每年20多名学生,合作高校也由最初的1所拓展到了现在的8所,包含了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国际一流大学。

开展本科生国外毕业设计只是唐胜景在推进国际交流方面的一个缩影。20年来,唐胜景在本科生国际专业课程教育、研究生联合培养、青年教师访学、兼职教师聘任及授课、推进中德高水平联合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2019年,他因在中德高校间航空宇航领域交流合作及学科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获得了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大使”荣誉。

“上大学就是要报效国家”

微信图片_20221226174014.png

“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上大学就是要报效国家。北京工业学院(今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是一所因国家需求而生、以服务国家需求为荣的学校,高考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北理工,这也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44年前,唐胜景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来到北理工,从教生涯中,唐胜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唐胜景注重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以教促研,以科研反哺课堂。他长期从事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总体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曾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经常与研究生谈研究课题、谈项目发展、谈未来职业选择、谈人生理想,他将“上大学就是要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学生们。

多年来,唐胜景培养了百余名博士生、硕士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选择到航天、航空领域工作,如航天一院一部、航天二院二部、航天三院三部、航天五院501所、航天九院、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等;他们矢志创新,报效祖国,成为了所在科研院所的骨干,为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做出贡献。

在这里成长成才、教书育人。他从北理工出发,又回到北理工,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他回馈母校培养,推进本科生国际化教育,为学校人才培养添砖加瓦。他治学严谨、谦逊随和,用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引领学生不断向前。

“对于同学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与自豪。希望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民族腾飞的时代洪流中谱写青春华章!祝深爱的母校——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再创辉煌!”44载春秋,北理工的点点滴滴早已融入唐胜景的血脉之中、心灵深处。虽已迎来“荣休”,唐胜景依然情系母校,壮心不已。


程九军:用设计点亮创新人才成长之路

微信图片_20221226174421.jpg

他45岁来到北理工,在学校工作生活了十五年,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奋斗故事;他喜欢带棒球帽,穿休闲装,虽然已到荣休年龄,仍有着不输年轻人的干劲儿和心气儿,始终奋斗在教书育人一线;他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用设计点亮创新人才成长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凡的教书育人故事……他就是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设计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程九军。

“每一名学生都是我的骄傲”

微信图片_20221226174557.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精彩绽放。在国家速滑馆内,冬奥会碳排放与智能管控、碳普惠云平台“冬奥碳测”大屏格外引人注目,而平台视觉正是由程九军指导研究生自主设计完成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设计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研究生导师,程九军坚持将研究生培养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入课题组,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开展创新研究。

在程九军看来,学生既是设计者,也是沟通协调者,“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特点,给予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放手去做,通过作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2016年担任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以来,程九军创新性的在全系范围内实行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开题答辩、中期答辩以及毕业答辩等,并邀请设计学不同专业教授参与交流。与此同时,程九军还推行“一课一展示”汇报教学,即每一门核心专业课结课时,他都要求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展览)。他认为,只有对教学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公开交流、广泛讨论,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设计,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带领学生进入设计研究的前沿阵地,让他们在设计实践中,锻造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于攀登、善于创新的能力”……在长期实践中,程九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育人理念,也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九叔好!”“谢谢九叔!”这是学生们对程九军的亲切称呼。出国留学时写推荐信,遇到烦心事时化解情绪……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程九军都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即便是毕业多年的学生也都和程九军保持着联系。

参与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庆祝活动视觉设计的博士生刘学文,进入北京广播电视总台从事设计工作的王雅进,进入外交部驻外机关从事设计工作的李天斯,在浙江宁海县负责全国艺术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邬佳琦……提及自己培养的学生,程九军如数家珍。“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骄傲。”

多年来,程九军讲授了《文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史》《印刷与设计》《插图设计》《书籍设计》等本科生专业核心课以及《数字媒体视觉设计》等研究生专业课程,培养了35位研究生,荣获北理工“师德先进个人”“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设计,要争做“一流”

微信图片_20221226174650.jpg

第十三届“挑战杯”主视觉海报

金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树把校园打扮的绚丽缤纷,在良乡校区体育馆周围,一排排天蓝色的道旗和巨型海报为秋天的北理工增添了几分科技感。

这一系列充满现代气息的设计是程九军带领研究生们为即将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设计的主视觉。“设计方案一轮一轮地修改完善,最终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应用,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程九军分享道。

从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主视觉设计,到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物料设计,从新建校医院的楼内导视系统设计方案,到校园导视系统设计,从各类讲座、论坛的海报设计,到各书院、学院的院徽设计……十五年来,程九军大大小小众多的设计作品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融入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我身为一名北理工人的光荣与骄傲。”程九军说道。

在程九军看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专业更需要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设计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注重创新创造。在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盛典、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程九军带领研究生与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团队合作,深度参与视觉平台设计,为活动的开展贡献了北理工智慧。

2021年,在程九军的带领下,设计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成功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

因热爱而奋斗

微信图片_20221226174748.jpg

程九军与广西籍考生、北理工2021级学生梁偲忞、梁偲羕合影

融入北理工、建设北理工,程九军对北理工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更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中。

2011年以来,程九军一直参与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从广东到广西、从中山到玉林,十年间,程九军让更多的学子熟悉北理工、认识北理工。

“在开展招生宣传时,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能让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了解北理工呢?一天中午,趁着师生们午休,我在全校每个教室的黑板上,都写上了‘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欢迎您’。”2021年的夏天,“九军设计体”在广西玉林高级中学成为了师生的热议话题,北理工也因为这一小小的举动而被更多师生所关注。

2021年,程九军荣获学校“卓越领航人”招生成就奖,谈到多年来参与招生工作的体会,程九军笑着说道,“因为一份热爱、一份责任,所以总想把事情做好,把学生招好。”

2019年,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开始建设,程九军作为首批开拓者,进入唐山研究院工作。在刚到唐山研究院时,一切都还在建设当中,他说:“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有人看到的是简陋,而我看到的是未来和希望!”在2020年首届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程九军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鼓励同学们“利用好唐山优质资源,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实现人生价值。”

“十五年来,我见证了北理工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我感到光荣和自豪。”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岗。未来,程九军将前往唐山研究院继续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发挥余热。我们仍然能在北理工的校园里遇到那位胸前永远带着校徽的“九叔”。


冯顺山:赤诚为国,勇攀科学高峰

微信图片_20221226175524.jpg

他从事教育工作46载,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长期从事兵器学科方向研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需求领域重点科技项目研究,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领域空白;他始终心怀祖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用硬核科技服务强国建设……他就是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机电学院教授冯顺山。

投身科研,他用成果填补领域空白

微信图片_20221226175550.jpg

创新水下爆破技术,用于沉船打捞或清障

“我对工科十分热爱。”1973年,冯顺山进入北京工业学院(今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兵器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兵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我所在的兵器学科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学科,国际上没有这个专业。”建国初期,国外为了阻止中国发展,对中国实行了严酷的技术封锁。冯顺山初生牛犊不怕虎,知难不畏难,知苦不言苦,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恒心,迎难而上、刻苦攻关,研制出一系列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原创科技成果。

面对复杂环境港口航道水域大型沉船清除问题,冯顺山敢为人先,应用水下安全爆破清障技术和爆炸解体清障技术,有效清除水底船体,取得了项目的圆满成功,同时也开启了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目前,此项技术已推广应用于渤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的沉船清障工程,为航道顺畅运行提供一种新的技术保障。

地下工事是用于保护人员、指挥所、军事技术装备和工业企业免遭破坏的地面以下修筑,具有高度防护性能,是现代化战争中重要的防护手段。在超大威力打击下,地下工事口部实时关闭,是工事防护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科研难题,冯顺山创新性地提出“非电感知及信号传送、爆炸驱动提前关闭”等防护理念和技术,并研制出成套装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程应用实现零的突破,为防护技术迈向一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填空白补短板,做一流的科技成果,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荣耀。”多年来,冯顺山一直坚守初心,践行诺言。

钻研技术,他用智慧与汗水报效国家

微信图片_20221226175640.jpg

“我喜欢挑战,没做过的、有难度的工作,总能激起我的干劲儿。”从教46年,冯顺山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第一次”“首次”“创新性”等研究在服务国家发展中成为常态。

回忆过往的科研生涯,冯顺山有两次经历印象最为深刻。第一次是承担可用于大型卫星、天舟、天宫、神舟等航天发射过程中助推火箭分离机构的爆炸分离螺母研究,其性能直接决定火箭发射的成功与否。“火箭发射过程中,旁边有四个助推火箭,到了一定时间,助推火箭需要分离,如果有一个火箭没有分离,那就代表发射失败了,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冯顺山介绍道。接受这项科研任务以后,冯顺山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最终实现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产品设计,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第二次是参与国家应急攻关专项——北京奥运会城市空中安保方案的研究工作,冯顺山始终秉持“做一流、高品质”的工作态度,成功实现了在城市中对“低慢小”飞行器的软拦截,当时该项技术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

“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们这些年做的科学研究,几乎都是自主创新,我们的产品在综合性能方面已经超过了国外。”冯顺山带领团队研制出一系列功能独特、技术性能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多年来,冯顺山主持完成3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EI收录近2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合作编写著作3部。

诲人不倦,他用责任培养学生成长

微信图片_20221226175712.jpg

带领学生在试验场地做实验

“既然当老师,就要对学生负责。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骨干、带头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的责任与使命。”冯顺山说。

冯顺山注重在科研项目中培养锻炼学生。在开展北京奥运会城市空中安保方案研究时,冯顺山带领学生矢志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冯老师传授思想方法、明确研究重点,我们则攻坚克难、日夜奋战,优化技术方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最终研制出唯一符合要求的拦截装备,成功应用于2008北京奥运主场馆的安保工作。”团队学生回忆道。千锤百炼,玉汝于成。这支研究生团队最终荣获北理工“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团队奖”,冯顺山也被评选为学校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多年来,冯顺山共指导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39人,其中,王海福教授、蒋建伟教授、黄广炎教授等都已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而年轻的一代也正在茁壮成长。在读博士后黄岐,作为第二获奖人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4篇、授权技术发明专利6项、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学会优秀论文等;在读博士研究生高月光,先后获评“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青春榜样”、bob电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育苗基金、航天科技CASC二等奖……

怀揣对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46载春华秋实,冯顺山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